: 作者:吴梦婷 发布时间:2021-03-10 07:45 编辑:童洋
青海新闻网·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泥塑是我国保留最古老、最具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制品之一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泥塑展现着乡土民间的生活百态,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。在湟中区民间彩绘泥塑非遗传承人赵占财眼中,泥塑不仅是需要创新传承和巧手妙思的传统手艺,更需要专注和坚守。
赵占财出生于湟中区田家寨镇泗洱河村,由于从小对泥塑有着浓厚的兴趣。高中毕业后,他便拜当地知名民间绘画、泥塑艺人李毓珍为师,系统学习湟中彩塑的技法和艺术风格。
为了让彩绘泥塑作品更具生命力,2004年,赵占财参加当地的农民画创作培训班,学习农民画的特点,在泥塑作品中融合时代特色和民俗生活。
2014年,赵占财获得青海省一级民间工艺师称号,并被评为湟中民间彩绘泥塑市级代表性传承人。说起湟中民间彩绘泥塑的制作过程,赵占财介绍,彩绘泥塑是用泥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。泥塑的制作过程,要历经初胚、定型、细刻、磨光、粉彩、定妆、配饰等,有一套严密的程序。
“一件完整的彩塑作品需要二三十道工序,一件作品的完成需要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后,经阴干,涂上底粉,再施彩绘。”赵占财说,在泥塑创作中,最难的就是人物表情的刻画,这个部分耗时最长,也最考验工匠的水平。
“为了让人物凸显个性,五官的比例要精确恰当,哪怕一毫米的误差,都有可能改变或影响作品中人物的性格,嘴角上扬的角度高低不同,也会让人物表达出不同的情绪。”在两件泥塑作品前,赵占财详细介绍着泥塑作品的细微差异。
多年来,他用泥土捏出了民间的生活百态,也捏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。在赵占财创作的彩绘泥塑作品中,每一个人物形象和表情也都各有特色,这既是他对自己的要求,也是艺术创作的魅力所在。
“一件好的泥塑作品,除了做工精美,更要反映出当地的历史和文化。”赵占财说,泥塑学习之难,在于不仅要精通历史、绘画、雕刻、色彩搭配等知识,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工匠精神。
现在,培养更多的传承人,成为赵占财目前的重要工作之一。他说,最打动他的是学生在泥塑制作时专注、认真的神情。每当一件富有当地文化色彩、民族特色的泥塑作品制作成功时,他也更加坚信,湟中彩绘泥塑这门传统手艺历经创新发展,将绽放全新风采。
No Comment Yet